新闻中心 /News
上海知名健身品牌多家门店关闭有消费星空体育平台者会员卡2034年到期
星空体育近日,上海知名健身品牌威尔仕健身陆续传出关闭门店的消息。12月5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实探发现,威尔仕健身虹口龙之梦店、北外滩来福士店、环球金融中心店等均已闭店。
“我在威尔仕健身办的会员卡2034年才能到期,虽然目前锻炼不受影响,但是我比较担心威尔仕健身大规模关店会波及我目前经常去的门店。”有消费者称,目前他的诉求就是威尔仕健身可以正常营业,履行完他们的合同义务,让他可以安心锻炼。
记者查询威尔仕健身公众号发现,目前威尔仕健身共有109家门店,分布在全国7个省份,其中上海市有76家门店,包括已关闭的虹口龙之梦店、北外滩来福士店、环球金融中心店等。截至12月5日,大众点评平台显示,此次威尔仕健身闭店潮波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多座城市,其中上海市共有12家威尔仕健身门店已暂停营业。
记者通过探访发现,不同门店的闭店原因不尽相同星空体育平台。威尔仕健身虹口龙之梦店和北外滩来福士店均公告称是因设备原因,门店将暂时关闭;环球金融中心店则公告是因为房屋租赁合同解除,门店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封闭。
对于门店陆续关闭和“跑路”传闻,威尔仕健身的运营方,威康健身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康健身)在12月3日发文回应称,目前公司在持续优化门店网络,合并了部分门店。有部分门店现处于房租续约过程中,公司正在积极与出租方沟通,希望续约时得到更低的租金,保证门店运营。会员卡权益可平移到其他门店并可做适当升级,会员转店后,公司保证每位会员的权益和服务均会得到相应保障。会员退卡退费标准参考会籍合同相关条款,现阶段公司有专人负责安排退卡相关的个人信息登记。
针对会员退卡退费等相关问题,记者多次致电威尔仕健身客服电话,但并未接通。同时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威康健身因服务合同纠纷被起诉388次,最近一次起诉的裁判日期是2024年9月6日,威康健身被判决退还原告会籍费48051.50元。
官网信息显示,威尔仕健身成立于1996年,一直深耕全国一二线城市,主要提供中高端健身会所服务,是中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排名头部的健身品牌。根据门店规模和配套设施等条件的不同,威尔仕健身门店分为Wills普通店、W FITNESS店和VIP店。
2017年3月,上市公司贵人鸟(现已退市)曾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威康健身100%股权,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初步确定为27亿元。时隔数月之后,贵人鸟发声称重组交易双方在交易对价和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因此终止。彼时,市场认为贵人鸟将借全资收购威康健身,将业务扩展至健身领域,以此迈向多业态协调发展的体育产业化集团。
据媒体报道,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旗下基金L Catterton也曾在2023年年底进一步注资威康健身,包括增加注册资本和补充流动资金,并于今年年初完成了公司管理层的新一轮调整。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王文伟和陈悦等4名董事在10月8日均退出相关职务,而公司法人代表也于8月初由张立变更为杨晓旭。
截至12月5日,记者所在的威尔仕健身消费者维权群已有群成员445人,许多群成员相约准备进行集体诉讼。不过,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不同的消费者诉求也不尽相同。“我在威尔仕的会员卡加课程余额目前还剩1万元左右,现在最好的状况就是练到他们门店全部关闭,退卡也拿不到钱。”消费者王先生说。此外,消费者武先生则坚持要求威尔仕健身退还剩余课时和会员卡共计15684元,他已经向相关部门投诉,并向法院起诉。
今年以来,许多类似威尔仕健身的健身品牌被曝闭店停业。8月17日,大河财立方记者就曾报道上海知名健身品牌Justin&Julie Fitness捷捷健身因公司实控人涉嫌刑事犯罪被公安机关羁押,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员工欠薪、门店欠租,下属的几家直营店陆续闭店。
4月30日,高端连锁精品健身房SPACE宣布旗下北京上海所有门店将在5月1日起停止运营,公司将依法进入清算状态。不过在停业两个月后,SPACE宣布又重新开业两家门店。
11月份,有媒体报道长沙奇迹健身多家门店闭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员工反映,奇迹健身多家门店突然关店停业,拖欠员工、健身教练和保洁工资,无法退会员会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健身品牌在闭店时基本都是“一地鸡毛”,与消费者星空体育平台、员工和物业等各方存在种种金钱纠纷。“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政策法规完善和经济增速放缓,使得部分健身行业企业因无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倒闭。”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工委常务副会长及秘书长吴高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健身行业企业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扩大规模,导致资金链紧张;同时人工、房租等成本不断上升,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部分企业为扩大规模,往往采取负债经营,导致负债增加,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许多健身行业企业匆匆闭店。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健身品牌闭店的案例中,消费者的预付式消费维权往往十分困难。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对预付式消费责任主体、合同解释、赔偿损失责任等问题作出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收取预付款后,终止经营,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河南予瑞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鹏华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机构时,应当审慎进行预付式消费,如确需提前充值的,应选择信誉好、有实力的企业,避免在实力不佳的机构充值等。另外,在某些地区已经开始推行预付式资金的存款专项监管制度,这种做法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